在一片爛作文的文字海洋中,對敘述腔調改變的感知成為我唯一有興趣的東西。它成為一塊浮木,讓我的思維緊緊抓住開小差。因此,我的評語簡單扼要,因為我總覺得沒有太多時間浪費在這裡。 我在想,是什麼讓一樣爛的作文改變了。他們的構詞、語句、邏輯、例子、看法、闡發、抒情......幾乎備足了一篇爛作文的所有要素,而和當年我國中時所有寫爛作文的那些同班同學們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也就是說在風格上或形式上幾乎是沒有不同的。但我讀起來,還是有所不同,和十年前的我們。是什麼改變了這些東西呢?是內容,也是敘述腔調。 也就是說,內容是形式的內容,形式是內容的形式。兩者一體,一體兩者,它構成了一篇爛作文。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爛得很有完整性,他們從不語出驚人,從不天外一筆,他們中規中矩,他們從頭一致的爛到結尾。在例子上,我隱約讀出時代腔調,也就是說,十年前的我們寫不出這種東西,馬克思說生活決定了我們的意識,確有其事,它也造就了一篇爛作文,雖然盧卡其對這個說法有些修正,他顯然更喜歡辯證的歷史唯物觀,但回歸到作文本身,我晚上的的確確是為了生活在那邊改一篇篇的爛作文。經濟決定一切,還是沒錯的,它至少決定了爛作文和改爛作文的我的所有活動要素。 進一步想,就要扯到巴赫金。當我在改昨文開小差的同時,我在建構一種對話體。一個現實的我和一個想像的我,一個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一篇現場的爛作文和一個想像中當年同班同學的爛作文。巴赫金說:「意識的對話本質,人類生活本身的對話本質,用話語來表現真正的人類生活,唯一貼切的形式就是未完成的對話。生活就其本質說是對話的。」 他說的太複雜了,簡單來說,我在改作文時便完成了一次對話。因為生活的本質是對話,而我是為了生活來改作文,生活又決定了意識,大家現在懂了吧。A=B,B=C時會發生啥事哩?對拉,A=C。所以,我的意識決定了我的對話。它也成就了這篇文章,而一切都是爛作文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x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