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35577_1  

 

 

〈你的我的諸葛亮〉再談出師表

大家都認識諸葛亮,大家也都不認識諸葛亮。

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大擺空城......這些那些我們所熟知的諸葛亮:智慧的化身,忠臣的模範,羽扇綸巾的帥哥……

 

但,這些全是假的。

 

諸葛亮既不是將才,更非帝具,充其量可稱得為一位「謀士」,或者是一個頗具創意的「發明家」。食物方面,他發明饅頭的作法;陣法方面,他推演令人望而卻步的「八陣圖」(其實也還好,司馬懿很快就破解了);兵器方面,他設計出一次可射出十隻箭的「連弩」(完全是亂槍打鳥的概念,咦?);運輸方面,他改良出「木牛流馬」的推車。

 

但,指揮才能呢?撇去那些假東西不論,諸葛亮一生真正展現軍事才能的,其實只有兩件事:南征孟獲和北伐中原。其中,也只有南征孟獲是一個比較大規模的勝利(如果孟獲那種南蠻野夫也打不贏,諸葛亮還是諸葛亮嗎?),至於北伐中原的結果,嗯,大家都該知道了吧。

 

高中課本的選文〈出師表〉,大概是亙古不變的經典教材。這篇文章中,我們大概都容易被諸葛亮的忠心耿耿以及鞠躬盡瘁所感動,除了一面抱怨劉禪的極度腦殘,也一面心疼諸葛亮的全心付出。特別是最後那一句「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極盡煽情之能事,難怪有人說,讀出師表而不墮淚者,此人必不忠。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一,諸葛亮是個聰明卻矯情的人。諸葛亮的出師表明明已經寫了那麼多,卻在最後留下一句「不知所云」,還且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又涕又泣,這種愛哭的招術大概受到劉備影響,而諸葛亮更能「青出於藍」。從出師表的前文看來,諸葛亮不但知其所云,還「云」得詳盡非常,每個推舉的人不但指名道姓,還拉「先帝」作擔保人,每個人該做什麼,不但分配清楚,還不容置疑。至於眼淚,其中也真誠,更有幾分矯情。聰明的諸葛亮當然知道,在那節骨眼,不哭不足以泣鬼神、動天地,不足以讓一個他認為「腦袋有洞」的阿斗,答應他的出征。

 

其二,諸葛亮是個重感情卻固執的人。但是,越把「重感情」掛在嘴邊的人,越是保守固執,剛愎自用。細讀出師表就知道,諸葛亮大權獨攬,事必躬親,凡事保守為上,重用的幾乎都是劉備時代的老臣,既不能破更談不上立。他對劉禪雖然忠,但並不服,更談不上任何的信任,他甚至不敢放手讓劉禪決定任何一點點的小事。出師表中提到「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一板一眼的個性,什麼都想管,什麼都想要,卻缺乏大器的改革,缺乏通盤的人才培養,最終讓蜀國陷入無人可用的窘境。「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是多麼可悲的結局。

 

因此,諸葛亮大事也管,小事也管,他覺得很累,卻不信任年輕人,不敢也不懂放手,這樣的個性必然會招致失敗。

 

其三,諸葛亮是個矛盾的人。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夢想是「北定中原,恢復漢室」,他想大刀闊斧的做一番歷史留名的功業,卻不敢弄險。他是個完美的計畫者,但若是趕不上計畫的變化發生時,他便不知所措,換句話說,諸葛亮的臨場反應能力並不好。司馬懿一語道破諸葛亮性格上的矛盾性:「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司馬懿看透諸葛亮性格上的矛盾性,因此兩軍對壘時,堅守不出,諸葛亮用盡一切招術,舉凡謾罵、挑釁、誘敵、送女衣羞辱,司馬懿就是不出戰。好招爛招用盡的諸葛亮,最後天不假年,一命嗚呼,北伐大業也就在他倒下後化為烏有,蜀國也在他倒下後,江河日下,最終為魏所滅。

 

你的我的諸葛亮,比歷史上的諸葛亮,永遠來得美好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x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